鞍区囊性病变的诊断

时间:2021-10-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zghy.org.cn/item/455360344477323264

鞍区是蝶鞍及周围解剖区域的总称,蝶鞍为颅中窝正中部、蝶骨体上部的马鞍状结构。垂体位于前床突和后床突之间的垂体窝内,垂体柄穿过上方的鞍隔与下丘脑相连。垂体窝两侧为海绵窦,其中有重要的颅神经及颈内动脉穿过,因此无论是鞍内、鞍上或鞍旁的病变均可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鞍区病变由于病变部位深、病变性质复杂多样,其鉴别诊断和治疗成为神经外科和内分泌科的难点。

鞍区囊性病变包括Rathke囊肿、颅咽管瘤、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等良性病变,亦可见于垂体腺瘤坏死囊变或脓肿。Rathke囊肿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常因囊肿较大,压迫、影响了正常的垂体或垂体柄功能就诊。鞍区是颅内肿瘤好发部位之一,鞍区肿瘤分类较多、起源较复杂且发病较为多样,早期临床对其诊断常依据肿瘤的发病部位以及生长方式,从而明确鞍区肿瘤的起源部位以及类型,但不少鞍区肿瘤患者因发现较晚,对肿瘤起源位置以及种类的诊断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技术在鞍区肿瘤患者诊断中逐渐被应用,但鞍区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术前鉴别诊断存在较大难度,因此术前全面掌握鞍区肿瘤影像学特征,对鞍区肿瘤的定性诊断至为关键。鞍区肿瘤主要位于鞍内或鞍上,多轴位扫描有利于鞍区肿瘤的定位及定性判断,CT及MRI增强扫描通常可对鞍区肿瘤的特有征象进行显示,据以往流行病学报告显示,鞍区肿瘤常见分类有Rathke囊肿、颅咽管瘤、垂体脓肿、蛛网膜囊肿等,患者常表现为囊性占位所致神经症状及垂体功能低下表现,以头痛、视力视野异常、月经紊乱及头痛等最为常见。其中Rathke囊肿患者CT平扫表现为囊肿呈鞍内或鞍内-鞍上生长,囊肿边界清晰且呈圆或类圆形,密度低、均匀,少部分囊肿内黏液、胶样物质沉积,增强扫描囊肿呈无或边缘强化,而其在MRI上表现为单纯鞍内表现,信号均匀、T1低等或高信号,T2高信号,并且MRI信号高低主要受囊内容物的含量及成分的影响,MRI增强扫描后Rathke囊肿表现为囊壁不强化或轻强化信号。颅咽管瘤常分为实性或囊实混合型,主要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CT平扫表现低密度信号,可见钙化,经MRI扫描提示囊性部分在T2WI上呈高信号,颅咽管瘤MRI增强扫描后囊壁表现为环形强化,实性部分以等或不均匀信号为主要表现,增强扫描则呈不均匀或网状强化,偶可见钙化或坏死结构。垂体脓肿CT平扫呈单纯囊性、低密度影,部分呈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增强表现为环形强化,MRI则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强化则表现为环形强化,环比厚度均匀,因垂体脓肿易与其它鞍区囊性病变相混淆,增强扫描虽有一定诊断价值,但缺乏明显的诊断特异性。蛛网膜囊肿CT平扫表现为囊性低密度,MRI扫描呈脑脊液信号,增强扫描时囊壁无强化,垂体受压变扁后将向下方移位。但与CT诊断技术相比较,MRI不仅可提供多方位图像、对比度高、影像较为清晰、伪影干扰少,并且可较清晰地显示鞍区肿瘤与瘤旁组织以及血管的关系;因而MRI在鞍区囊性肿瘤分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较CT高。参考文献[1]陈首名,李光纪,何志兵,马方伟.CT、MRI技术在鞍区囊性病变诊断的应用及影像特点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18(01):8-10+78.

[1]李昊元.Rathkes囊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D].山东大学,.

[1]赵思任,李忠民.鞍区囊性病变诊断及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4(02):72-73.

[1]陈思璇,杨进,张志强,李建瑞,许强,马驰原,卢光明.囊性垂体瘤及Rathke囊肿鉴别诊断特征性MRI征象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37(07):-.

[1]刘长林,周辉,洪汛宁.CT、MRI诊断鞍区囊性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3(11):-.

[1]梅继新,刘玲莉,黄娟.Rathke囊肿的MR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7(09):-.

坚持科普,希望医生和患者少走弯路,疾病得到尽早诊治!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视频或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或参考文献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我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sdmo.com/jbbfz/12780.html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