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第十七次全军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于年7月31日~8月3日在辽宁沈阳市举行,会议的主题为“代谢性疾病诊治进展”。以下是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石勇铨教授在本次会议上的主要报告内容《下丘脑-垂体-靶腺功能减退的激素替代治疗》。 作者:石勇铨等第二医院 下丘脑-垂体-靶腺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以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靶腺轴功能减退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与垂体功能受损范围、程度以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常见病因包括垂体缺血坏死(sheehan综合征)、下丘脑以及垂体肿瘤、感染、垂体炎、颅脑创伤、头颈部放射治疗、垂体去势、全身性疾病影响垂体以及先天性垂体功能减退等。 对于垂体疾病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垂体腺瘤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也可视情况用γ刀治疗,下丘脑部位肿瘤应用手术治疗,其他炎症、肉芽肿病变等可作相应治疗,近年来也有报道使用基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但针对病因治疗存在疗效有限、复发率高等缺点。大多数患者还是采用激素替代治疗,重建垂体功能,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减轻临床表现、防止垂体危象产生等目的。临床上单纯ACTH缺乏或单纯TSH缺乏、单纯垂体性性腺功能减退发病率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导致多垂体-靶腺轴功能减退更为常见。以下将分别对上述三条靶腺轴的激素替代治疗方案,以及在同时出现多靶腺轴功能减退情况下的治疗原则进行阐述。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的激素替代治疗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的激素替代治疗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价格昂贵,需注射治疗,对垂体促甲状腺素分泌细胞缺乏的患者无效,故目前不采用。促甲状腺激素(TSH)长期使用可能产生抗体,影响疗效。临床上常用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治疗。甲状腺素有甲状腺素片以及左旋甲状腺素片(L-T4),后者由于剂量稳定,在临床上常用,下述对剂量的描述也是以L-T4为例。 甲状腺激素的补充剂量受到性别、年龄、体重、伴发疾病、用药情况等的影响。女性、妊娠、雌激素等是甲状腺素需求量增加的因素;年龄、雄激素水平减少了患者对甲状腺素的需求,此外影响甲状腺素吸收和清除的伴随药物、心脏对甲状腺素的耐受情况也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使用剂量。50岁、既往无心脏病史的成年患者可尽快达到完全替代剂量,≥50岁者,25~50μg/d开始,每周增加25μg。妊娠甲减患者根据耐受程度和心脏状态不同,一般从50~μg/d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增加剂量,尽快达标,以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补充L-T4替代治疗时,重新建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平衡一般需要4-6周的时间,所以治疗初期每隔4-6周测定相关激素指标。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调整L-T4剂量,直至达到治疗目标,达标后,需要每6-12个月复查一次相关激素指标。治疗目标是甲减症状和体征消失、甲状腺功能水平恢复正常。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减退的激素替代治疗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替代治疗的首选药物是氢化可的松或者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每日剂量15-25mg,分2-3次口服,晨起剂量最大,一般是7am15mg,12am5mg,4pm左右5mg。疗效评估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如体重变化、睡眠、精神、体力、胃纳等。由于存在垂体功能减退,皮质醇-ACTH的反馈机制被破坏,所以血ACTH不能被作为监测药物剂量的指标。血皮质醇水平、节律也不能作为主要的监测指标。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应激、围手术期等需要增加糖皮质激素的用量,避免垂体危象的产生。妊娠时氢化可的松的需求量每日增加2.5-10mg,分娩时应给予mg氢化可的松静滴,每6小时重复一次,产后24-48小时内口服剂量增倍。在手术时应在麻醉前给予mg氢可静滴,后续每6小时给予氢可mg静滴持续24-48小时,大型手术一直持续到恢复正常饮食,之后24-48小时内口服剂量增倍。 若发生垂体危象,立即给予mg氢可静滴,后每天给予氢可-mg或每6小时给予氢可mg静滴或肌注,同时注意补充糖盐以及给予其他对症治疗。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的激素替代治疗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的激素替代治疗目标根据患者年龄、生活质量差异诉求有所不同。青春期前要求促进外生殖器的发育、青春期促进第二性征发育,成年人希望恢复正常生殖功能(精子生成/正常排卵、妊娠),应针对不同的治疗目标制定相应的激素替代治疗。 先天性垂体前叶功能不全导致男婴阴茎发育不良,应给予肌注庚酸睾酮25mg,3次/4周,若疗效不满意,重复上述治疗1次。男性青春期的治疗建议从12岁开始,给予庚酸睾酮/丙酸睾酮25-50mg每月一次肌肉注射,每6-12个月调整剂量,3-5年内达到成人替代剂量。在成年男性维持第二性征,可每2-3周肌肉注射一次睾酮制剂或口服十一酸酯睾酮-mg3-4次/天。为了促进精子生成,首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治疗:起始GnRH4μg每2小时泵1次,每2周增加2μg,最多20μg。也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0-IU每周两次肌肉注射,持续8-12周。单独使用HCG疗效不佳的患者,可联合卵泡刺激素(FSH)使用,75-IUFSH或尿促性腺激素(hMG)肌注射每周三次,一般6-9个月后90%患者可产生精子。 青春期女性可从12岁开始给予结合雌二醇0.15mg/天或0.3mg/2天口服,每6-12个月增加剂量,持续2-3年,直至成人替代剂量0.6-1.25mg/天。在雌激素治疗6个月后或有出血之后给予甲羟孕酮每天5–10mg口服,每月添加12-14天。在成年女性,月经周期第1-21天口服雌二醇,月经周期第14-21天口服孕酮,建立人工月经周期。 为促进卵子生成和排卵,可使用GnRH脉冲治疗或促性腺激素治疗,前者有排卵几率高、多胎妊娠几率低等优点,但需进行微泵治疗,后者更简单易行。 GnRH脉冲治疗:2.5-5μg/脉冲(60-90分钟),根据观察到的卵泡发育情况,可逐渐增加剂量至10-20μg/脉冲;排卵期hCGIU肌注促进排卵;黄体期hCG0-IU肌注2-3次/3天,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体积。GnRH促排卵治疗的单周期排卵几率为60-80%,妊娠几率30%,多胎妊娠在所有妊娠中占5%。 促性腺激素治疗:FSH或hMG75IU/天,每周增加37.5-75IU,最多可到IU/天;监测雌二醇水平达到-0pg/ml、最大卵泡直径16-18mm。排卵期hCGIU肌注促进排卵;黄体期hCG0-IU肌注2-3次/3天。可使单周期排卵率5%-15%,累积妊娠几率30-60%,多胎妊娠几率占所有妊娠几率15-25%。 临床上疾病常导致多垂体-靶腺轴的功能减退,由于甲状腺素可能加速糖皮质激素的缺乏,加重糖皮质激素缺乏的症状,注意应首先补充糖皮质激素,3-5天后补充甲状腺素。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可导致多种临床表现,影响生育功能,但只要在临床上积极进行激素补充治疗,并注意监测激素水平、观察临床表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就可能使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症状得到极大改善。 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白癜风能根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