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分析TBI死亡的原因显示,大约62%的患者是因TBI后引起的并发症而死亡,而其中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导致内环境平衡破坏的TBI发生率约为55%。 神经内分泌紊乱的提出与发展20世纪初期提出年,Simmonds等首次报道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又称西蒙-席汉综合征(Simmonds-Sheehansyndrome),随着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对TBI后垂体功能减退的报道越来越多。 20世纪末期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内外学者对TBI与垂体内分泌激素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TBI程度越重,激素水平变化越快,激素波动的幅度越明显,而且恢复得越慢。 TBI后垂体内分泌变化的发病情况年到年,多个回顾性、前瞻性研究表明TBI后垂体功能减退的病例报道并不少见,但大部分病例并没有得到明确诊断和适宜的治疗。 总发病率高在某前瞻性研究中报道,发现在TBI急性期或伤后12个月,该组患者存在单一或多种激素缺乏,总发病率达到50.9%。 单激素缺乏率高德国学者在一项针对例TBI患者为期12个月的横向随访研究中,得出垂体功能缺乏发生率约为21%。 不同激素的缺乏发生率不同有学者对以往关于垂体功能减退的文献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TBI后内分泌异常的激素筛查大部分颅脑外伤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不能及时诊断,究其原因可归结为垂体功能减退引起的症状一般较为隐匿,且容易被TBI后遗症掩盖,因此,此类患者的诊断需借助于激素筛查。 权威建议美国《外伤后垂体功能减退后激素监测的专家指南共识》认为,建议中重度TBI患者和(或)有垂体功能减退风险的患者均应当进行垂体功能评估,可分为回顾性和前瞻性两种流程。 回顾性流程适用于有TBI病史超过1年且伴有垂体功能缺乏症状的患者,详细记录家族史及外伤史,检查一个时间点的基础激素水平。 前瞻性流程TBI后3个月和12个月分别检查基础激素水平。 TBI后内分泌异常的激素替代治疗激素替代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帮助患者痊愈。 生长激素缺乏生长激素对调节人体代谢具有重要作用,一旦缺少会引起乏力、睡眠质量差、记忆力下降等问题,因此应及时补充适量生长激素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身心状态。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作用。后者调节人体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还具有抗炎作用。一旦证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应立即开始替代治疗。 抗利尿激素缺乏抗利尿激素缺乏会引起尿崩症、肾病综合征、烦躁多饮综合征等多种健康问题,需立即进行替代治疗。 颅脑外伤后垂体功能减退应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除上述几种激素外,垂体分泌的其他激素如促性腺激素等也应及时进行测量评估,及早治疗。 总结由于过去学者对颅脑外伤后垂体功能减退,没能进行充分地认识,以及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隐匿,以至于低估了颅脑外伤后垂体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及危害性。 随着学者们不断探索TBI后的神经内分泌改变,生长激素等缺乏已经被大多数学者认知。但在临床上还需要神经外科、创伤科、内分泌科、康复科等临床科室密切配合,深入研究。 北京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权威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