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与提醒ldquo垂体腺瘤

时间:2021-8-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垂体腺瘤垂体腺瘤(pituitaryadenoma)垂体腺瘤是鞍区及颅内最常见肿瘤之一。10mm者称为大腺瘤、≤1Omm者称微腺瘤,也有将36mm者称为巨大腺瘤。垂体微腺瘤早期即出现内分泌症状,首选MRI检查。病理学上肿瘤边界清楚,可见假包膜。好发年龄为20-40岁,临床表现以鞍区占位性病变征象为主,包括视物障碍、脑积水及相应内分泌症状,如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泌乳闭经、性激素分泌异常等。

1.鞍区-鞍上类圆形及分叶状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物,较大者可见囊变、坏死、出血,偶见钙化(图1A?D)。肿瘤最常向鞍上扩展,突破鞍膈、占据鞍上池,并进一步压迫视交叉、下丘脑及第三脑室;更大及侵袭性肿瘤也可向鞍旁、蝶窦及鼻咽区、筛窦及蝶骨平台、鞍背及斜坡扩展。

2.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背变薄及骨质吸收,侵袭性者可造成蝶骨骨质破坏(图1B、C)。

3.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图1B),囊变明显者为环状强化。

4.CTP显示肿瘤为高灌注及微血管表面通透性增大;CTA可见鞍内-鞍上肿瘤征象,如两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受压分离及外移、颈内动脉上端分叉抬高、大脑前动脉A1段走行异常等(图1E)。

5.垂体微腺瘤需冠状位扫描及动态CT增强检查,现已被MRI检查取代。

囊变明显者形似颅咽管瘤,向蝶窦及颅底生长为主者易误诊为蝶窦及鼻咽恶性肿瘤。

图1垂体腺瘤

A.女,59岁。蝶鞍扩大,鞍区稍高密度圆形肿物(白箭)。B.男,62岁。垂体腺瘤。增强CT矢状位重组。蝶鞍扩大,鞍内-鞍上较明显强化肿物(白箭)。C.男,29岁。垂体腺瘤。蝶鞍增大,鞍区、并向左侧颅中窝气球样膨胀的低密度肿物,壁及内部结节状稍高密度(白箭)。D、E.男,70岁。垂体腺瘤所致颅内动脉改变。D.蝶鞍扩大,鞍背骨质吸收,鞍内稍高密度肿物(白箭);E.CTA冠状位示两侧颈内动脉上端外移,大脑前动脉A1段上移(白箭),右侧明显,右侧颈内动脉上端分叉较左侧显著上移(白箭头)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sdmo.com/jblcbx/12555.html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