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副社长张建斌食品行业也要多元化

时间:2016-4-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中国食品报副社长张建斌:食品行业也要多元化发展

大家好!

主持人:非常荣幸,今天能够请到《中国食品报》副社长张建斌先生作客新浪。大家都知道,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食品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产业,《中国食品报》作为食品行业内国字头的第一行业大报,一直密切关注着食品行业的发展。下面,就请张社长为大家做一下食品行业和《中国食品报》的介绍。首先请介绍一下《中国食品报》的情况。

张建斌:刚才你谈到民以食为天,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从古到今无可非议的。《中国食品报》的前身是《科技市场报》,这是1983年的事,当时国内还有一样名称的报纸,我们这个报纸在同名称的报纸后面,出版署要求我们把报纸的名称改变,因而从1984年1月6日起,正式改刊为《中国食品报》。

主持人:也有近20年的历史了。

张建斌:对,从1984年到2004年的1月6日,整整20年的时间,到时候可能也会有一个大的活动,20年了嘛,作为一个人来说,也进入了青年时期、朝气蓬勃的时期,我们的报纸也会和人一样,发挥它的作用。

从我们食品报的全部情况来看,首先它是整体的行业报,它的诞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我们《中国食品报》之所以发展到今天,作为食品行业唯一的一张专业性,从创刊的第一天起,我们的主旨和任务已明确了这张报纸要为行业服务。我们的主旨就是指点食品生产、引导食品消费。这两句话也完全地概括了现在我们谈到的从农场到餐桌的大的环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食品业,从原材料到餐桌上。我们的温家宝总理在去年4部委召开的“农产品深加工高层论坛”上曾提出过要重视“三农问题”,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农产品和食品结合起来,这也作为我们报纸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报导。

关于我们办报的方针,上周五我们吴社长也把报社的整体情况谈过了,十六字的方针:“立足企业、面向市场、以食为主、兼收并蓄”。这十六字的办报方针伴随着我们走过了近2十年的路,这是与行业风雨同舟、与国家改革开放同步的20年。我们经历了20年,也走过了很多曲折的道路,我们食品报人心中是最明白的。现在所谓的食品工业大发展和食品行业的改革步伐,我们始终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行业的特点,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爱好,同时也是为推动食品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我们应做的一些贡献。

我们《中国食品报》创刊到今天已出版了3687期,在这里通过新浪也要向我们尊重的读者给予的支持和爱好表示衷心地感谢。我们《中国食品报》立足于企业,对食品行业的报导一般是抓得很及时的,这也得益于我们全国各地构成一个大的宣扬络。至今为止,我们食品报在全国各地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食品行业在国内构成了一个大的络,我们的报导也构成了一个大的络,这也是在食品界作为专业性的报纸,比综合性的报纸或是其他一些都市报的长处之所在,由于这是行业性的报纸,强调专业性。

在报导方面,说是行业性报纸、专业性报纸,实际上面还是很宽的。刚刚召开的两会,国家机构改革,现在除国务院办公厅之外,有28个部。这28个部委里面都有我们食品报的报导内容,食品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我们的报导也要渗透到各个领域。

主持人:刚才您讲到两会,10届人大一次会议刚刚开过,会议通过的改革方案在减少政府部门编制的情况下,建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对中国食品行业的发展,您认为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

张建斌:刚刚召开的两会,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事。作为媒介,在报导方面有一个大的条件。这次两会的机构改革,涉及到食品这一块,国家新组建了国务院直属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也是第一次。固然,建国早期我们国家有一个中国食品工业部,后来取消以后,再也没有了。这一次,国家把食品又重新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在原有的国家药品管理局的基础上,要把食品放进去,一个是从机构改革,再一个是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一个很大的保证。国家正式通过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提案,我们从电视上也看到,从报纸上我们也看到了,它将继续行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能,只是把食品加进来以后,负责对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和积极调和,这就是对食品安全有力的保证。首先有了一个机构,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依托这个组织,展开一些重大事故的查处,这个机构的组建无疑是与食品安全和百姓的健康密切相干,这不仅是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一件大事,更是我们食品行业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加入WTO以后,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是我国折算强化食品监管,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党和国家关心人民生活,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项英明决策。

主持人:《中国食品报》作为唯一的中国食品主流报纸,如何在国家监督局的领导下,发挥主流报纸不可替换的作用?2003年有什么样的假想呢?

张建斌:刚才我说了,《中国食品报》是一个行业性报纸,立足于食品行业,那末就要在这个行业进行研究,紧扣时期的脉搏。这次我们就是要进行深入的报导,主要是反应行业的方针政策、动态和报导行业的重大事件和行业的社会交叉热门,捉住四大重点。

第一是龙头企业、重要的行业话题。第二重点是重要的政府部门。第三是重要的专家学者,由于是行业报,我们就要突出行业性、时效性,尤其是加强业内的报导,对产生在食品界的重要事件,及时表明我们报纸的态度,表明我们报纸的立场,从宣传报道上要和中央保持一致。“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我们要以这个思路来报导食品行业的时事,及时报导国家和政府新出台的关于食品工业的发展线路、方针政策、计划等等导向性信息,捉住宏观的发展状态和发展趋势,围绕着食品行业发展中的重点、热门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和分析。还要及时地反应食品企业产生的重要,增进食品行业和企业之间相互交换鉴戒,总结经验,及时报导食品市场发展趋势,反应食品消费者中出现的一些需求,这就是把生产和消费紧密地结合起来。

友:中国目前市场上比较有名气的都是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什么时候才能有真正的中国自己的民族食品产业?

张建斌:谈到我国民族品牌问题,我们国家的民族品牌的数量比前些年要多,从总量上来说,也是比较多的。像我们现在的市场,前两天刚刚到天津也看到一些,另外国内的市场上,像娃哈哈,说近的,河北省有好几家:华龙面、露露,还有内蒙的乳品企业,伊利和后起之秀蒙牛。另外,乳品业当中,上海的光明乳业公司,还有太子奶,是湖南的,都进入到了北京市场,这作为我们国内的品牌,我认为不亚于国外的一些产品。将来这些产品的发展,也将在我们国家的指点下,健康有序地发展,应该说它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和国外市场的一些产品相比较的话,我们的产品从质量上也是过得硬的,同时从数量上也应当说是能够不断满足消费者需要的。

主持人:您谈到现在的民族企业中一些优秀企业、知名企业上来,同时食品行业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大家比较关注的地沟油问题、有毒大米问题、死鸡加工问题,还有过期月饼做料加工新产品的问题,我们的媒体时有暴光,您认为如何加强食品安全市场的准入制度呢?

张建斌:你刚才说的问题,地沟油、死鸡加工、掺杂使假的问题等等,其实不只这些,还有很多,我们发现的问题,还有猕猴桃用膨大剂增大、黄鳝用避孕药来增肥、银耳用硫磺熏制增白等等。银耳本来是黄的,现在用硫磺来熏制、来增白;牛血加洗衣粉,做成鸭血;瘦肉精;毒大米;还有市场上的一些水产品,用甲醛发制……国家监督部门抓了一下,这些方面就有所改良,但是还是有一些不法商贩在下面偷偷摸摸地活动,制售这些东西,这都是直接危害消费者的。

从资料上看,据目前不完全统计,我国每一年由于食品安全、食品中毒等食用性疾病造成的损失高达人均GDP的3%左右,这个数字应当说是相当惊人的。

出现这些问题的缘由,主要是历史缘由和我们的体制还不完善。过去在我国的食品产业,主要是轻工、商业、农业、技术监管部门等等,这类条块的分割,造成一些领域的多重管理、交叉重复。这些领域里面就留有空白,让不法之徒钻了空子,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而且给老百姓带来了灾难性的痛苦。打击这些不法之徒,国家监督总局制定了国家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今年年初正式启动。1月14日在北京公布了首批符合发放食品许可证条件的1323家,包括米、面、油、酱油等等,到达了食品许可证条件的资历。凡是没有取得食品生产证的企业将不得从事这几类食品的生产加工。

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对这些食品进行了抽样检查,合格率仅为59.5%,很低,也说明这个问题到了非整不可的地步。为此,国家质检总局2001年开始鉴戒国外成功经验,依照事前审查与事后监督相结合、分类管理、分步实行的原则,建立了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运行有效的国内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到了2002年底,就是去年年底,第二份卫生食品监督检验报告中提出,外商食品制率有了提高,卫生食品的情况也有了明显的好转。抽查的有面粉、乳品、酱油、食粮,都没有产生甚么问题,应该说我们经过第二次的检查,和第一次相比有了180度的大转弯,其中有13种面粉、28种消毒牛奶、灭菌乳、奶粉,50种酱油,38种玉米,合格率都到达了百分之百,所以我们的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这些东西。这个准入制度,体现在三个方面,1是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凡是不具有这个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第二,出厂的食品实行强迫的检验,要求企业必须实行法律义务,确保出厂销售的食品检验必须合格,不合格不允许出厂。3是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向社会作出质量安全的许诺,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的时候,看到上面的标志,就可以放心购买了。

质检总局从今年起,凡是合格的产品都要列入,而且要定期在媒体上公布。下一步将要在肉制品、奶制品、调味品、茶叶、饮料等方面,都实行质量安全市场的准入制度,我们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都将列入准入制度,同时奉劝那些怀有侥幸心理的不法分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主持人:通过您的讲授,我们对购买“开门七件事”确切有了一个比较放心的心理,可以安心购买了。

友:每一年我们国内都要产生一些食品中毒事件,特别是学校的学生食品中毒事件,我们在这方面有甚么保护措施和监督措施吗?

张建斌:现在我们发现的一些学校、工厂集体中毒的事件,和我刚才谈到的市场准入制度有关,这个情况造成的缘由就是,采购人员可能会做1些小的手脚,没有到正式的市场去购买有明显标志的、经过国家检验的食品,另外有一些不法贩子乘虚而入,由于这些没有经过检验的产品价格低,他可能买一些死的家禽,或牛肉、羊肉,即便这些东西也可能是活的,但是得了什么病,像鸡就是鸡瘟,其他的动物也可能有这种情况,不是正常的屠宰,造成刚才所说的这些问题,这些东西购买回去以后,致使了集体的食品中毒事件。

对食品中毒事件,我们报纸也特别关注,常常能在报纸中看到类似报导。

友:在打击查处制售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当中,报纸如何发挥舆论作用的?媒体暴光的进程中,会不会遇到一些相应的压力或问题?3.15过后,是否是食品监督的工作也会懈怠?

张建斌:对刚才讲到的这些违法行为,我们会充分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决不姑息迁就。我们的报纸就是要积极地配合政府部门,特别是政府的执法部门,把抵抗和打击这些违法行为看成是关系着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关系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事。在报导的进程当中,我们将揭穿行业短处作为重点,就是要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

固然,在报导的进程中,我们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问题。稿子见报以后,有托关系、讲人情的,乃至还有一些对写恐吓信的;还有起诉我们的,哪一个企业我就不说了。前一段时间已有过这样的事,制售地沟油的事件,我们的报导了,他们起诉,最后我们还是胜诉了。还有找上级的,想利用领导的关系,让我们不要再继续深入下去。另外还有一点,我在这里想提的,就是我们的媒体同行,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这里暴光,其他的媒体大肆地宣扬。本来这个东西已造成了一定的社会不良影响,但是可能是金钱驱使,这些媒体还做一些带有误导性的宣扬。另外还有,当时暴光以后,嘴上挺软的,但是心却很硬,而且手也很黑。他说了,今天是初一,你曝我的光,明天十五,我还是照干不误。

另外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问题。

作为食品行业的报纸,在保证食品安全监督方面义不容辞,我们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我们报纸重点关注的话题,针对食品生产和消费者反应的问题,我们会做一些有影响性的报导,包括地沟油的问题。我们去年还报导了脑白金的问题,是系列报道。通过报导,我们要让消费者认识产品,关键是让生产企业建立起为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所以,从去年全部报纸的监督报导这一块,一个是下了很大的力度,再一个是用了很多的篇幅,还有大量的去专门对这方面进行报导。作为行业性的报纸,不能完全报导好的一面,比较差的一面不说,作为媒体来说是没有起到媒体的主导作用。

对舆论监督这方面,国务院这次组建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了发挥我们媒体的作用,我们近期要推出食品监管的专刊,主要是及时反应国家在食品监管方面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活动,全面配合政府相干部门和正当的食品企业打击假冒伪劣,跟踪报道假冒伪劣食品制售者的丑陋行动,及时报导外国在食品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我们过去没有专门的版面报导这个,这次我们很重视,专门开辟了食品监管专刊,大力配合国家相干部门的食品监管工作。

友:刚才您谈到《中国食品报》有两大功能,1大功能是指点食品生产,另外一个功能是引导食品的消费,那在引导食品消费的进程当中,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一些人认为炸肉食品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属于垃圾食品,还有洋快餐等等,《中国食品报》怎样引导人民群众的健康消费呢?

张建斌:现在市面上出现的大家说是不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垃圾食品,我说这些不是对进入我们市场的产品,也不是贬低它,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实际上进入我们国内市场的这些洋快餐,主要是针对我们的儿童,所以它在定位方面比我们国人要斟酌得更周到。像肯德基、麦当劳,现在我们孩子最爱吃的,不仅是孩子最爱吃,2十多岁的也都爱吃,为何?2十多岁就是从当时他们进入的那时候开始吃的,那时候他就是小孩。如果这样延续下去,这类油炸食品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现在我们说的不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实际上,从营养学家的角度来说,油炸的东西不吃也行,吃也可以,每周吃少许的是可以的,多了无益,由于油经过高温加热以后,炸制的食品营养要破坏很多。

我们前一段时间弄了一个调查,在学校里面,有一些家长误导孩子,你说这是爱孩子吧,恰恰起了相反的作用。到了暑假、寒假考试的时候,家长对孩子说,你这次拿了满分,我带你到肯德基、麦当劳吃一顿去,拿这个许愿给孩子,这个引导恰恰就错了。这样也对我们民族产品有一种排挤,我们民族产品中有一些东西,实际上是很好的。去年我们到日本去,中国的大包子日本也有卖的,里面的馅就是蔬菜,国内也有。我们的传统,过年要吃饺子,饺子也是好东西啊,现在孩子就爱吃肉,不爱吃菜,饺子、包子里面搭配的菜,实际上是很好的食品,我们也叫快餐啊。另外,从全国范围内的小胖子愈来愈多,尤其是北京,3口之家里面,50%都有小胖孩子,有一部分缘由就是老吃这些东西,实际上这些是不利于健康的。固然,对外来的洋快餐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排挤它,但是老吃这些东西就不对了。

去年我们国内自己生产了华宝快餐,实际上这是我们国人自己开的,汉堡包也好,炸鸡腿也好,炸鸡翅也好,都和麦当劳、肯德基一样,可孩子进去以后就是不吃,非得拉着妈妈的手到对面的麦当劳去。当时可口可乐进入我们市场,为了抢占市场,最早的时候都是免费的,让你喝,喝也好、吃也好,都上了瘾了,最后你就离不开这些东西了。对从国外进来的这些洋快餐,刚才说了,一是不排挤它,但是我们还是要振兴我们民族传统的产品,尤其是我们现在的餐饮,能够和它公然地竞争,这也是我们应当做的。

洋快餐也好,对身体不健康的产品也好,我们著名的营养学家曾说过,食品安全问题现在比较突出。现在我们的生产者,尤其是我们的消费者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摆在我们眼前的是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提出的终身教育问题。首先,生产者要从观念上改变,消费者要从本身的整体素质上进一步提高。

友:为何我们国家没有控制洋垃圾食品的繁衍呢?

张建斌: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上一次一个研讨会上,也有人提出这类问题。我记得当时麦当劳进来的时候,在王府井路口,是北京市政府批准的,那时候是8几年,我们国内的快餐还没有构成一个市场。当时麦当劳给人们的印象是什么?我当时也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它宣扬的是,进到我的麦当劳,我今天做的东西,今天假设销售不完,我就全部倒掉,固然这就保证了安全,国人的印象就是它的食品是很安全的。

另外是我们政府的管理部门,多头管理,这条线不让它进来,换一条途径就进来了,当时我想也是为了繁华我们国内市场,由于国内市场一直没有做起来,包括上海的荣华鸡,也是在东四那个地方做的,但是现在就倒闭了,做不下去了。固然,我们的政府,包括现在加入WTO以后,允许他们进来,倒退十年,可能也是我们政府体制上的一些问题,这些东西也很难抵制它进入。现在再进入的话,我们的监管部门,不能陆续地开绿灯,更重要偏方治疗白癜风的是要从审查的角度去做这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一方面是审查,既要提高民族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要对中国的消费者做到健康的引导,中国加入WTO以后,还会有其他的外资品牌进入中国。下一步对中国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前景,从您的角度是怎样预测的?

张建斌:这个问题是最大的一个问题,我们入世以后,很多的观点都认为,中国的肉类、蔬菜、茶叶等等食品和农产品,应当说是有出口的优势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在入世以后,进口的食品和农产品的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加,出口的难度比较大,出口的量也相对地下落了。去年,我们国家有数批的农产品和食品被相继退了回来,媒介都有报导,可能是一些国家利用绿色壁垒对中国产品的出口设置了一些障碍,从而影响了我们国家一些产品的出口。所谓壁垒,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这就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游戏规则,看你运作得怎样了。

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从入世以后,尤其是到2002年的10月份,我们的出口一直是遭到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到去年的10月份到达了502起,就是说入世为我们的出口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出口的产品,到去年10月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的国家和地区有33个,触及的出口金额到达了160亿美元。入世以后和入世之前相比较,入世之前,反倾销的事件相对比较少,入世以后,由于入世的规则束缚着你,有一些产品,比如去年我们山东的大葱,日本就是谢绝你。我们去年10月份到日本去了以后,也通过媒体和日本的友好报社谈到了这个问题。入世以后采取的绿色壁垒贸易中,一个是价格问题,再一个是产品上的,从安全质量角度,要求得比原来更严格了。

去年有一些产品,包括蜂蜜、大蒜、小龙虾、花生米、果仁这类东西,被投诉的有38件,直接涉及到的金额有3亿多美金。加入WTO以后,从好处上来说,能够增进我们中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去年食品行业的重组频繁,步伐比较快,尤其是体现并购优势上,国外进来的企业吞并,和我们国内企业的走出去。总的并购是优化我们的资源配置,这类结构应当说是比较公道的。它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个是食品行业的并购逐渐使产品更加成熟,行业发展得更快,比如我们的乳制品、啤酒、饮料等等产业。

另外,跨行业并购,使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多元化的趋势,从饲料投资到乳品,从生产乳品又到做童装,生产方便面的企业,现在也生产茶饮料。

第三,与外资企业合作的案例增多。我们的青啤和美国的AB公司结成了战略同盟、融入比利时英特布尔参股的珠江啤酒,还有汇源果汁与很多国家的联合,从这三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我们现在并购的一种优势。

第四,小吃大,这是去年食品并购案中体现的一个亮点。我们的市场在过去都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入世以后,基本上改变了过去的这类惯例。

应该说,我们加入WTO以后,有不利因素,也有有益因素。中国食品业发展的提速,是有益因素;国际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是不利因素。另外还有一个最有益的是,去年我们开放了零售业,这一中医白癜风的治疗块给我们食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愈来愈多的本土企业在这个进程中得到了实惠,并且尝试改变。

专家认为,零售业的开放,直接促使了中国消费市场增容,为中国食品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去年,零售业的开放在走许诺开放时间表,和国家计划的时间表相调和,已走在了前列。这对我们食品经济的发展起的拉动作用是直接、明显的。今天,我们新兴的零售业和丰富的产品组合,弱化了人们对单个产品的要求,这成为了我们行业里、市场上的战略目标。

最后,从我们的前景来说,我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这个题目是很大的。从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好,前景也好,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我将来会推荐一些专家,让他们谈谈这些带有时效性或是方向性,更是有预测性的东西,请一些政府官员,尤其是行业协会的领导,还有一些专家来谈这些事。至于我们的发展趋势这个问题,2002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农业部联合制定了全国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确立了我们食品工业2001年到2005年的发展目标,食品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肯定为8%左右,出口创汇率平均增长8%左右。

这项计划的编制和发布表明了国家对食品工业的重视,我们报纸全文刊登了,并且分析了我们国家食品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两方面出台的计划,应当说是比较完全的。这个问题很大,要谈起来,作为我本人还要向市场学习,向行业学习,向专家学习,也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关注,尤其是食品的监督与安全这样的大问题。

主持人:非常感谢今天张社长就食品报业和食品行业的发展跟我们友做了比较广泛的交换,由于张社长下午还要出差,我们不能不现在结束访谈了,希望下次有机会跟张社长再次交换。非常感谢张社长,也感谢广大友的参与,本次访谈到此结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sdmo.com/jbyf/9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