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10月28日 第六章药理学 第二十六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一、糖皮质激素类药 (一)药理作用(★★★) 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1)糖代谢:减少葡萄糖的利用,促进糖原异生,增加肝、肌糖原含量,升高血糖。 (2)蛋白质代谢:加速蛋白质分解代谢,增高血清氨基酸和尿中氮的排泄量,造成负氮平衡;大剂量还能抑制蛋白质合成。 (3)脂质代谢:长期大剂量使用可促使皮下脂肪分解、重新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 (4)核酸代谢:可诱导某种特殊的mRNA合成,表达出抑制细胞膜转运功能的蛋白质,从而使细胞合成代谢抑制,分解代谢增强。 (5)水和电解质代谢:影响较弱,但也有一定保钠排钾作用。 2.允许作用对有些组织细胞无直接效应,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称为允许作用。 3.抗炎作用及机制在急性炎症初期,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减少各种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渗出及局部水肿;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及胶原蛋白的合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 4.抑制免疫与抗过敏作用 (1)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GCs能干扰淋巴组织在抗原作用下的分裂和增殖,阻断致敏T淋巴细胞所诱发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募集从而抑制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其机制:①诱导淋巴细胞DNA降解;②影响淋巴细胞的物质代谢;③诱导淋巴细胞凋亡;④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 (2)抗过敏作用:能减少过敏介质的产生,因而减轻过敏性症状。 5.抗休克作用常用于严重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的治疗。其机理为: (1)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 (2)抑制某些炎性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及组织损伤,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状态。 (3)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4)兴奋心脏、加强心脏收缩力和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 6.其他作用 (1)退热作用:用于严重的中毒型感染及晚期癌肿的发热,常具有迅速而良好的退热作用。 (2)中枢神经系统:可使中枢的兴奋性提高,偶可诱发精神失常,大剂量可致儿童惊厥。 (3)血液与造血系统:大剂量可使血小板、红细胞及中性白细胞数增多;但却降低中性白细胞功能。此外,可使血液中淋巴细胞减少,但存在明显的动物种属差异。 (4)骨骼: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出现骨质疏松,尤其是脊椎骨,甚至发生压缩性骨折、楔形及鱼骨样畸形。 (5)心血管系统:糖皮质激素增强血管对其他活性物质的反应性。 (二)临床应用 1.严重感染或炎症 (1)严重继续感染:主要用于中毒型感染或同时伴有休克的严重急性感染者,其目的在于迅速消除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减轻症状,以防止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严重损害,争取时间以利于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宜在有效、足量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的前提下,给予GCs进行辅助治疗。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GCs。但其对流行性腮腺炎、严重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和麻疹等,也有缓解症状作用。 对于多种结核病的急性期,尤其是以渗出为主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等,在早期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短程GCs,可迅速退热、减轻炎症渗出,使积液消退,减少愈合过程中纤维增生及粘连的发生。 (2)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应用GCs可减少炎性渗出,防止组织过度破坏,抑制粘连及疤痕的形成,从而防止某些炎症后遗症的发生。 2.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过敏性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严重风湿热、全身性红斑狼疮和肾病综合征等应用GCs后可缓解症状。对多发性皮肌炎,GCs为首选药。不宜单用,一般采用综合疗法,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过敏性疾病:如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等,此类疾病一般发作快,消失也快,主要应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抗组胺药物治疗。对严重病例或其它药物无效时,可应用GCs作辅助治疗。 (3)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若与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A等合用,疗效更好,并可减少两药的剂量。 3.抗休克治疗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下,可及早、短时间突击使用大剂量GCs用于感染中毒性休克;在补液补电解质或输血后效果不佳的低血容量性休克者,可合用超大剂量的GCs进行治疗。可与首选药肾上腺素合用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治疗。 4.血液病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性紫癜等均有一定疗效。 5.局部应用局部用药即可对湿疹、肛门搔痒、接触性皮炎、牛皮癣及眼前部炎症等产生疗效。 6.替代疗法适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三)不良反应(★★★) 1.大剂量长期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并发症:因可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抑制胃黏液分酶,降低胃肠黏膜的抵抗力,故可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2)诱发或加重感染:长期应用可诱发感染或使体内潜在病灶扩散,特别是在原有疾病已使抵抗力降低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综合征等患者更易发生。 (3)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又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是过量GCs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所致。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多毛、水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病等,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长期应用,由于钠、水潴留和血脂升高可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5)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等。 (6)糖尿病。 (7)其他:有癫痫或精神病史者禁用或慎用。 2.停药反应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长期大量用药,可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若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时,可诱发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临床表现为低血压、休克、恶心、呕吐和乏力等,需及时抢救。防治措施如下:停药须经缓慢的减量过程,不可骤然停药;停用GCs后应连续应用ACTH7天左右;在停药1年内如遇应激情况,应及时投予足量的GCs。 (2)反跳现象:指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而致原病复发或恶化。其发生可能与病人对激素产生了依赖性或病情尚未完全控制有关。常需加大剂量再行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缓慢减量、停药。 不良反应:四个一:一进,一退,一缓,一反。 1)一进:类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柯兴氏综合症)。 2)一退: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分泌功能减退。 3)一缓:伤口愈合迟缓。 4)一反:停药反跳现象。 (四)代表药物 1.短效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 2.中效糖皮质激素曲安西龙、对氟米松、氟泼尼松龙。 3.长效糖皮质激素倍他米松、地塞米松。 经典习题1.下列关于糖皮质激素抗感染作用的正确叙述是 A.对抗各种原因如物理、生物等引起的炎症 B.直接杀灭病原体 C.促进创口愈合 D.抑制病原体生长 E.能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 答案:A 考点: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解析: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抑制多种原因如物理性、化学性、免疫性及病原生物性等所引起的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不能直接杀灭病原体或提高机体防御功能,因此B、C、D、E均不正确,选A。 阿虎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