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学习410乳母营养泌

时间:2021-11-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北京治荨麻疹的医院 http://m.39.net/pf/a_9159711.html

泌乳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乳腺的生理活动受垂体前叶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调节。垂体前叶产生乳腺促激素,直接影响乳房,同时又通过卵巢和肾上腺皮质间接影响乳房。在卵巢卵泡雌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下,卵巢和肾上腺皮质均分泌雌激素,促进乳房发育和生长。

(一)乳汁分泌的开始

妊娠期血中催产素浓度增高,到孕35周达高峰,并一直维持到分娩,但是乳汁分泌并未开始。这是因为大量雌激素的作用,使催乳素的受体减少所致。分娩后血中雌激素浓度迅速减少,对催产素的抑制作用解除,乳汁开始分泌。分娩后2~3天乳腺开始分泌乳汁,包括泌乳和排乳两个过程。

1.细胞分泌乳汁的过程婴儿的吸吮刺激乳头神经末梢,传入中枢至下丘脑,激发腺垂体释放催乳素。催乳素经血液循环到达乳腺腺泡,乳腺上皮细胞有催乳素的受体,经催乳素作用后,乳腺细胞分泌乳汁并排向腺腔内。

2.经乳腺管由乳头排出乳汁的过程乳汁的排出除了婴儿吸吮作用外,还有乳汁小叶及小乳腺管的肌上皮细胞反射性的收缩作用。吸吮刺激冲动通过感觉神经经脊髓传导到达下丘脑,激发神经垂体释放催产素,后者直接作用于肌上皮细胞,使之收缩而增加乳腺管内压力,使乳汁排出。吸吮刺激还使下丘脑催乳素抑制因子分泌减少,导致垂体催乳素的分泌增加,与此同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也增加。此外,排乳还受各种条件反射的影响,例如听见婴儿啼哭声乳母即有乳汁溢出。

(二)乳汁分泌的维持与调节

1.乳汁分泌的维持产褥期间催乳素的基础分泌量在产后3~4个月内呈缓慢下降趋势。由于婴儿的吸吮刺激,催乳素水平可在2小时内呈一时性增高,最高时可升至原有水平的10倍。乳汁的分泌和排出两个过程是共同依存的。当乳腺排空时,也可作为一种机械性刺激到达下丘脑-垂体轴,促使催乳素的分泌,不断排空乳房是维持乳汁分泌的一个重要条件。每日哺乳7~8次,可使催乳素保持于分泌巅峰状态,促使分泌更多的乳汁。产后如不授乳,催乳素的分泌量也呈现无反应性增高,基础分泌量在3~4周减低,乳汁分泌也趋于停止。

2.泌乳过程的调节妊娠和哺乳期,由于胎盘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和脑垂体分泌催乳素,乳腺明显增生,腺管延长,腺泡分泌乳汁。在产褥期内,随着胎盘的娩出,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而催乳激素的分泌量急剧上升。婴儿的气味,母子的接触,孩子的啼哭声,以及新生儿对乳头的吸吮动作,促进催乳激素的分泌,使乳汁分泌逐渐加强,这个过程是逐步的、连续的、母子间相互促成的。

从乳腺发育到泌乳,体内激素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非妊娠时,乳腺的发育主要受雌激素调节,使乳腺管、乳头及乳晕发育,并与黄体酮协同作用刺激腺泡发育。此外,整个乳腺的发育还受催乳激素,生长激素及胰岛素的影响。当乳腺已发育成熟时,乳汁的生成受催乳激素分泌的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胰岛素也有一定的作用,这些激素在怀孕后期血液中的浓度很高。此外,神经系统对乳汁的分泌也有极重要的作用。

(三)泌乳过程的不同阶段

泌乳的过程是连续的,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乳汁生成起始阶段胎盘娩出后,垂体继续发挥作用,随后腺腔细胞分泌乳汁增加并进入腺管,婴儿对乳头反复吸吮可刺激催乳激素的分泌。

2.乳汁排出阶段这一阶段受多种激素的调控,尤以催乳素和乳母营养状况的影响最为明显,此时分泌细胞进行一系列的营养素合成作用,在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上也可以看到游离的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脂肪小粒与蛋白质颗粒等的改变。在分泌过程的后段,这些细胞也由柱状变为扁平状。

3.乳汁射出阶段乳汁从乳腺腺泡分泌到进入婴儿的口腔,是乳腺的一个主动活动过程,受泌乳反射的影响。

4.吞咽乳汁最后为婴儿吞咽乳汁,这是一个需要母子双方的协同过程。

主讲:马纪飞

编辑:王佳珂

编审:邓莹沛

医院营养科

医院营养科,在科主任领导下,专业技术人员6人,现开展住院营养支持治疗和营养咨询门诊工作。

住院部营养支持工作有营养筛查,营养会诊,肠内营养支持,营养宣教,居家营养治疗。肠内营养配制室成立于年,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不同病程制定个体化、合理化营养治疗方案,可配制20余种肠内营养制剂满足患者营养需求。

营养咨询门诊,成立于年9月,现与产科、生殖中心合作开展有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体重管理特色门诊服务;并开展慢性疾病、疾病恢复期、亚健康等人群营养咨询;提供人体成分测量、握力等肌肉储备情况评价、营养素摄入情况评价、血液营养指标评价等综合临床营养评价,制定个体化营养饮食建议及营养素补充建议。

有下列情况,建议您进行营养门诊

1: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厌食,经常感觉身体虚弱、疲惫无力亚健康状态

2.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脂肪肝,肾病·、贫血、水肿,癫痫、苯丙尿酮症、高同型半胱氨酸等

3.外科术后、肿瘤放化疗期间及康复期营养不良

4.慢性腹泻、便秘

5.备孕,妊娠期(妊娠期糖尿病)、哺乳期

6.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青少年营养问题

门诊时间:

下午:星期一、三、四、五(14:30-17:30)

上午:星期二(8:00-12:00)

联系

-

联系人:邓莹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sdmo.com/jbbfz/12912.html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